安全與心靈健康

數碼素養:廿一世紀生活的修養

陳俊濠
陳俊濠
加油香港基金行政總監 |

數碼素養是「知識、技能與態度」的整合,是廿一世紀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。

談起「資訊素養」,想起大學必修的「資訊素養」課程,教導我們掌握正確處理資訊的能力,不過對我畢生受用的,反而是校長親自教授的「修養」課,內容包括餐桌禮儀及社交禮儀(如電梯門開了,等待所有的人出來後,才可以進入),跟「能力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是對別人的尊重,是生活的態度。

其實,在高度連結的信息化社會,人們更需要的是「數碼素養」課,除資訊處理能力外,我們應學習如何在現實和網絡世界中自處(如保障個人私隱、維護個人安全),以及跟別人好好相處(如尊重他人、同理心)的態度,從而生活得更安全和幸福。

什麼是「素養」?《辭海》中對「素養」的解釋是「謂平日之修養也」,即需要經過平日的鍛鍊和實踐而獲得,不可能速成。

為什麼要培養「素養」?進入廿一世紀的數碼時代,知識更新的速度實在太快,人們必須懂得如何學習去應對變化,因此未來教育,學生需要的不單是學習「知識」,更要培養「素養」,是「知識、技能與態度」的整合。舉例來說,當我們要煎蛋時,必須學會「蛋白質加熱會轉變性質」的理論,那是知識;如果我們喜歡蛋黃沒熟的「太陽蛋」,須懂得在煎蛋時控制火候,那是技能;當我們理解烹調蛋的原理,懂得判斷自己喜歡的是「太陽蛋」而又掌握實際執行的技巧,從此變成懂得品嚐又很會煎「太陽蛋」的人,那是態度。「素養」就是「知識、技能與態度」的整合。

「數碼素養」又有多重要?公認世界第一、受全球多個國家追捧的芬蘭教育,於最近推動的新課程綱領訂出,「數碼素養」是七項培養孩子跨領域素養之一,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。因應未來世界所需的能力,網路、資訊和科技已是廿一世紀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,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在生活中,同時也要理解資訊安全與責任,以及在網絡世界生活的態度。

可惜,在近年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(PISA),相比其他國家及地區,香港學生的數碼能力較低,而更令人關心的,據香港大學的研究顯示,疫情期間弱勢家庭的學生在線上學習時,數碼差異(包括硬件及學校電子學習策略)導致其學習成效較低,同時數碼能力亦提升得較慢,社會各界應正視社經鴻溝和數碼鴻溝對弱勢學生的雙重負面影響。

我們「加油」關心弱勢社群生活和生命上的需要,致力建構平台支持及啟發弱勢成為自己要看見的改變,「數碼素養」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課題。我們倡議的並不是上更多的「數碼素養」課,因為要培養數碼素養,關鍵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應用,知識必須結合生活情境。過去多年,承蒙Facebook的全力支持,我們在校園推動「加油同行」守護學童安全生命劇場,加強學生面對網絡安全和欺凌的能力;「無界限」虛擬實境教育計劃,以尖端的數碼科技啟發學生對全球議題(如氣候變化)的想像和行動;以及「心之食堂」學生好心情支援計劃,支援學生在線上線下照顧個人的情緒健康。今次,我們期望透過新成立的數碼創意營銷「+-x./.工作室」(音譯加減乘除),與Facebook攜手推動其We Think Digital香港計劃,以豐富的創造力和高效的執行力,讓香港市民,特別是弱勢學生,透過極具創意的設計和內容,了解「數碼素養」在生活中的運用,一起打造更理想的網絡世界。

要培養數碼素養,關鍵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應用。

- 陳俊濠,2021